找到相关内容4726篇,用时2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《大乘起信论讲记》为主

    :在《阿含经》中,常以「见、爱、无明」,泛指一切烦恼。若加以分析,烦恼可有三等:?起烦恼,是与心念同时现起者。?随眠烦恼,虽未现起烦恼心相,却是潜伏在心内,伺机而动者。?习气,二乘圣者未能断,相当于五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74101.html
  • 陶渊明

    目倦川途异,心念山泽居。望云惭高鸟,临水愧游鱼。”(《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》)“久游恋所生,如何淹在兹。”(《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》其二)“诗书敦宿好,林园无世情。如何舍此去,遥遥至西荆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774439.html
  • 玄妙镜(2)

    的,前一个星期会头疼,浑身疼,有病的会病情严重,但不要紧,那不是病,是消业障。没几天就会过去。当定下来后会於黑暗中见到令人很害怕或者很美妙的景象,有些人还会看到两个自己,这些都不要在意,继续看着心念,...。体性无相,相用皆幻,时时照了诸相皆幻,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想,无非自心幻现,自然对一切物质、心念,不起染着,即使黄金,美钞堆满屋子,也知为幻现,犹如梦中得宝,究竟带不走。拥有之时,忧心如焚,怕偷怕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5.html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?

    寄托于对神灵的祈求,不知道通过修行来自我改造的重要性。虽说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,但如果自己不努力,只是一味期待神助,就象求神使水池中的石头浮起一样,不是很愚昧吗? 其二,就是产生我的感觉。我们的生命体,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975474.html
  • 四种涅槃

    不行的。心不动,你话说不出来,事情也做不成。但是,我们在说话做事时,心念虽动,却不往心里去,动而不动,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。所以,学佛修道,要有成就,既须起用,又须随时观照,不随境转。说话办事时,就象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875667.html
  • 《心灵环保》——济群法师

    职责就是守护我们的内心。禅宗祖师将修行比作“灵猫捕鼠”,要聚精会神地观照自己心念的起落。通常,我们面对着六尘境界时,不知不觉间就会著相,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希望得到,这一念生起后,贪、嗔、痴就通通出动了。...自己心念的起落。通常,我们面对着六尘境界时,不知不觉间就会著相,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希望得到,这一念生起后,贪、嗔、痴就通通出动了。如果我们拥有正念,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是没有分别,但心不会随之而动,不会因此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0576077.html
  • 南怀瑾老师开示:一心皈命净土法门

    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,绝对往生西方,什么妄想不妄想的,何足挂虑?!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,大家看看,这根蜡烛在亮,同时冒这黑烟,亮光愈大,黑烟也愈大。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。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,一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876183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——圣严法师

    结果,此结果又成为另一循环的动因,佛学专有名词,称之为心念,称之为识。凡动皆由于因,凡动皆产生果,其间动的作用,称为造业,造业的结果,称为业力的感受果报。如果众生能洞察,五蕴所成的世界,无一是真,无一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0676350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供: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,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? 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:谨防心念,远离过失,对所受的食物,美味的不起贪念,中味的不起痴心,下等的不起瞋心。 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:将所受的食物,当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

    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能如是者,决定往生。又须心念仁恕,气象浑穆。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。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。常思己过,莫论人非。等觉菩萨,二六时中,礼十方佛,忏除宿业。况在凡地,常当惭愧,何敢自恃。...。(增广文钞卷二与谢融脱居士书) 即五逆十恶之流,临终能生大惭愧,生大怖畏,志心念佛数声,随即命终者,亦得决定往生。以佛慈广大,专以度生为事。一念回光,即蒙摄受。所谓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也。(增广文钞卷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176621.html